(一)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有哪些?
1、村內道路,包括自然村或居民點之間的道路;
2、小型水利,包括支渠、毛渠、堰塘、橋涵、機電井、小型提灌或排灌站等;
3 、人畜飲水工程,包括集中供水設施的購建、主管道的鋪設等;
4、需要村民投勞的電力設施,包括村、組內街道照明設施等:
5、公共衛生設施,包括垃圾存放和污水排放點、公共廁所、果皮箱的購建;
6、村內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
7、公共綠化,包括村內主街道兩側、公共綠地、公園綠地、公共閑散空地和村莊周圍綠化;
8、村民認為需要興辦的村內其他公益事業建設。
(二)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從哪里來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是指中央和省級通過財政專項轉移支付安排,對村民通過一事一議興辦村級公益事業建設自愿投工投勞項目進行專項獎勵補助的資金(包括縣財政專項配套資金)
(三)如何申報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
通過村民代表大會(或組民代表大會)確定擬修建項目,報所在鄉鎮人民政府,經鄉鎮人民政府現場核實后報縣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縣級審核后報市、省審核。
(四)如何實施和驗收決算?
省級批復項目后,由縣級采購大宗物資,鄉鎮采購零星物資 ,由村組組織實施;實施完后先由村組自行組織驗收報鄉鎮,鄉鎮驗收后報縣級,縣級驗收后進行清算和決算并報市級,市級驗收后報省級。
紫云自治縣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咨詢電話:0851—35234880
(一)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0%以上,統籌基金年最高支付限額為20萬元,住院費用實際補償比達到70%以上,其中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白血病等23種重大疾病實際補償比應達全省限定費用的80%以上。住院率控制在10%以內。新農合基金當年結余率原則上控制在15%以內,累計結余不超過當年統籌基金的25%,逐步消化歷年沉淀資金。
(二)不斷跟蹤調查,提高資金發放成效。強化涉農資金和項目事前、事中、事后各環節的調查監督,切實做到財政資金運用到哪里,審核就跟進到哪里。實行審核與調查相結合以及涉農專項資金審核與預算執行審計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擴展審計方式和審計覆蓋面,確保涉農資金的發放達到全方位、多層次、多環節、全覆蓋。
(一)按《貴州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和《貴州省縣鄉村造林綠化規劃》,在2014至2017年三年時間內完成我縣20萬畝25度以上的坡耕地退耕還林,將53萬畝宜林荒山全面造林綠化,力爭在2017年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50%、到2020年達到并保持在52%以上的目標。
(二)為了確保生態建設成效,實行大戶承包造林機制,擬定林業項目建設先建后補實施方案,建議縣財政設立綠化造林專項資金,實行先建后補政策,同時哪個鄉鎮黨政領導重視、工作做得好,項目和資金就向這些鄉鎮投入,對工作不積極主動、生態建設工作沒有成效的鄉鎮和部門進行嚴格問責。
退耕還林補助政策
國家五部委下發《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總體方案》規定:補助政策:新一輪退耕還林每畝補助l500元(其中:安排種苗造林費300元)。退耕還草每畝補助800元。退耕還林補助資金分三次下達,每畝第一年800元(其中,種苗造林費3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 配套政策:退耕后營造的林木,凡符合國家和地方公益林區劃界定標準的,分別納入中央和地方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未劃入公益林的,經批準可依法采伐。 在不破壞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前提下,允許退耕還林農民間種豆類等矮軒作物,發展林下經濟,以耕促撫、以耕促管。鼓勵個人興辦家庭林場,實行多種經營。 退耕還林后,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確權變更登記。
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
1.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集體和個人所有的國家級公益林補償標準為每年每畝15元,其中0.25元用于公共管護支出。
2.地方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地方公益林補償標準為每年每畝8元,按省、市(州)、縣(市、區)4:3:3比例分級安排資金,全額兌現給林權所有者或經營管理者。
生態護林員補助標準
每人每年1萬元,用于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的勞務補貼(每月800元)和管護績效補貼(每年400元)。
(一)按照“一切為人民打算,一切為小康苦干”的要求,著力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實施“兩連”工程,一是連接城鄉,按照公交優先戰略,盡快開通紫云至白石巖、紫云至羊場的同城公交車;建設鄉鎮客運站11個,村級招呼站223個,實現92%建制村通客運班車,切實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創建便捷、安全、舒適的城鄉交通連接方式;二是連接農戶,修建連戶路100公里(連戶路由縣財政局組織實施,需財政局核對該數據),實現50%(需財政局核對該數據)以上的村組道路硬化,切實改善村組環境,為“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提供交通基礎。
(二)合理安排農村客運班線,確保農村地區群眾外出有車可乘,聯合發改、物價等部門,核準路線價格,做好農村客運經營者的燃油補貼發放工作,鼓勵群眾投入客運事業中,讓群眾享受實實在在的優惠。
(一)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1.補貼機具種類。補貼機具有耕整地機械、種植施肥機械、田間管理機械、收獲機械、收獲后處理機械、農產品初加工機械、排灌機械、畜牧水產養殖機械、動力機械、設施農業設備和其他機械等11大類43個小類104個品目。補貼機具必須是已列入國家支持推廣目錄或省級支持推廣目錄的產品。
2.補貼標準。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實行定額補貼,即同一種類、同一檔次農業機械在省域內實行統一的補貼標準。一般機具每檔次農機產品補貼額,原則上按不超過該檔產品上年平均銷售價格的30%測算,單機補貼不超過5萬元;擠奶機械、烘干機單機補貼限額可提高到12萬元;1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高性能青飼料收獲機、大型免耕播種機、大型聯合收割機、水稻大型浸種催芽程控設備單機補貼限額可提高到15萬元;200馬力以上拖拉機單機補貼不超過25萬元;大型甘蔗收獲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20萬元。玉米小麥兩用收割機按小麥聯合收割機和單獨的玉社收割割臺分別補貼。
3.補貼對象。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
4.補貼機具數量。個人年度內購買補貼機具總數不超過10臺,其中,購買同一品目補貼機具總數不超過3臺。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年度內購買補貼機具總數不超過60臺,其中,購買同一品目機具總數不超過20臺。
5.補貼方式及操作程序。補貼方式:2015年至2017年在全省范圍內繼續實行“自主購機、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的補貼方式。補貼程序:補貼對象自主購機,獲取發票→購機者提出補貼申請→申請受理成功→縣級錄入購機信息→打印告知書→申請結算→結算→兌現補貼資金。
紫云自治縣購機補貼
政策咨詢電話:0853-5233637
補貼受理電話:0853-5233637
投訴舉報電話:0853-5233637
(一)農民工被用人單位無法定理由拖欠工資、克扣工資或勞動保障合法權益被用人單位侵害時,需帶上勞動合同原件及復印件、工資欠條原件及復印件、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等相關證明材料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監察大隊投訴,勞動保障監察大隊進行立案調查、處理。(農民工權益保護)。(咨詢電話:35239306)
(二)對被拖欠或克扣農民工工資引發的勞動爭議案件的,司法部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為農民工開通了“綠色通道”提供免費法律服務,確保農民工權益得到及時、快捷、有效的法律援助。(農民工權益保護)。
(三)財政貼息資金支持對象,高校畢業生最高10萬,婦女最高8萬,其他符合條件人員最高5萬(小額擔保貸款)。(咨詢電話:35233556)
(四)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凡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非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以及不屬于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的城鄉居民,可以在戶籍地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且年滿60周歲,未領取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及政府規定的離退休費、退職生活費的,可以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咨詢電話:35233116/35233136)
(五)基本養老保險: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一)城市低保
1.城市低保的內容。城市低保,是政府對家庭人均純收入低于當地城市低保標準的城市居民給予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項社會救助制度。
2.城市低保的對象。持有安龍縣非農業戶口的城市居民及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我縣當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家庭實際生活生活水平低于我縣當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3.申請辦理城市低保的程序。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申請按照屬地化原則,以家庭為單位,由戶主本人向戶籍所在地的社區居民委員會、街道辦事處或鎮人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未設立社區居民委員會的,可直接向街道辦事處或鎮人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
(二)農村低保
1.農村低保的內容。農村低保是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是政府對農村貧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進行差額救助的社會救助制度,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一部分。
2.農村低保的對象。持有我縣農業戶口的農村居民,凡從事農業生產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于我縣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均可以申請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3.申請辦理農村低保的程序。由戶主本人或村民小組通過戶籍所在地村民委員會向街道辦事處或鎮人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并提交有關證明材料。村民委員會收到申請后,通過入戶調查、鄰里走訪以及信函索證等方式對申請人的家庭收入狀況進行調查核實,召開村民代表會議評議、張榜公布,無異議的簽署意見后上報街道(鎮)人民政府審核。街道(鎮)人民政府組織召開評審會議進行評審、張榜公布,無異議后上報縣級民政部門審批。
(三)農村五保供養
1.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內容和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是指同時具備下列條件的農村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
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雖有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但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
2.申請辦理農村五保供養的程序。申請農村五保供養待遇,由村民本人向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因年幼或者智力殘疾無法表達意愿的,由村民小組或者其他村民代為提出申請。經村民委員會民主評議、公示,無異議的,報送街道辦事處或鎮人民政府審核。街道辦事處或鎮人民政府審核公示,無異議的,報送縣民政局審批。
(四)城鄉醫療救助
1.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的內容。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是指由政府撥款,通過建立城鄉醫療救助基金,對患大病、負擔醫療費用過高影響家庭基本生活的城鄉特殊困難群眾醫治疾病給予適當救濟的醫療救助制度。
2.城鄉醫療救助的對象。城鄉醫療救助實行屬地管理,救助對象為具有當地戶籍或具有當地居住證且在當地連續居住1年以上的以下人員:
(1)農村五保對象;
(2)城市“三無”對象。即城市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員;
(3)六十年代初精簡退職老職工;
(4)城鄉低保對象;
(5)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
(6)在鄉重點優撫對象(不含1-6級殘疾軍人);
(7)城鄉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
(8)縣級政府規定的其他經濟困難家庭人員;
3.城鄉醫療救助的標準。對符合救助條件的醫療救助對象,在其住院治療發生的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目錄和醫療服務設施目錄的醫療費用,先由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后,其個人自付部分再分類按比例予以住院醫療救助。對醫療救助范圍中的前三類對象及農村五保對象、城市三無人員、六十年代精簡退職老職工在年救助封頂線內費用實行全額救助,年救助封頂線為3萬元;對城鄉低保對象住院救助比例為個人自付部分的70%,年救助封頂線為3萬元。
(五)臨時救助
1.臨時救助的內容。臨時救助主要是指對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種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現暫時困難的城鄉貧困家庭給予非定期、非定量的臨時生活救助。
2.臨時救助的對象。臨時救助的對象主要包括:一是在最低生活保障的其他專項社會救助制度覆蓋范圍之外,由于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現暫時困難的低收入家庭;二是已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專項社會救助制度覆蓋范圍,但由于特殊原因仍導致基本生活出現較大困難的家庭;三是當地政府認定的其他特殊困難人員。
3.申請臨時救助的程序。以戶為單位提出臨時救助書面申請,申請應詳細說明家庭狀況和申請理由并附相關證明材料復印件;交村委會調查審核,并簽署意見加蓋公章;再到街道、鎮人民政府簽署意見加蓋公章;送縣民政局審批,符合救助條件的,縣民政局按“救急就難”工作特點給予及時審批。
(一)計劃生育家庭獎勵制度
獲得《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家庭,獨生子女父母一次性獎勵費500元至1000元,獨生子女保健費從每月不低于10元,農村放棄政策內二孩生育家庭一次性獎勵6000元,“夫妻雙方每人每年領取不低于300元計劃生育節育獎。
(二)計劃生育家庭保障制度
農村獨生子女家庭和計劃生育二女家庭,1.夫妻雙方年滿60周歲,每人每年領取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金不低于1200元。2.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每年給予不低于70元的繳費補貼。3.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年滿60周歲后,基礎養老金月補貼不低于120元。4.農村低保家庭成員在其享受基本保障金的基礎上,每年按照不低于當地農村低保保障標準20%的比例增發補助。5.免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繳費部分,并減免醫療費用個人負擔部分50%。6.夫妻年滿60周歲后,優先入住老年公寓或敬老院,并給予每人年均不低于3000元的補貼。7.城鎮部分計劃生育家庭,夫妻雙方年滿60周歲,每人每年領取不低于1200元的獎勵扶助金。8.在城鎮工作一定年限且有穩定收入的,可申請租賃或者購買工作地保障性住房并給優先照顧。
(三)計劃生育家庭救助制度
1.獨生子女戶夫妻;子女傷殘三級以上或確認死亡;妻子年滿49周歲,“獨生子女傷殘或者死亡的家庭,夫妻雙方特別扶助金從每人每年領取1200元,提高到不低于2000元”。
2.“節育并發癥對象,從每人每年領取1200元,提高到一級3600元、二級2400元、三級2000元”。
3.獨生子女戶;獨生子女死亡和傷殘等級1至4級;妻子年滿49周歲“獨生子女死亡的,一次性發放撫慰金3萬元;獨生子女傷殘等級3級及以上的,一次性發放撫慰金2萬元;獨生子女傷殘等級4級,一次性發放撫慰金1萬元”。
(四)計劃生育家庭優惠制度
1.“危房改造優先優惠”。
2.“子女學前教育入學優先、適度減免費用,高中教育優先享受國家助學金每年不低于1500元;子女進入普通高校學習的應給予一次性獎勵;扶貧開發提供的資金和物資在幫扶標準基礎上提高30%;種糧、農機、牲畜繁育、家電下鄉等在基本直接補貼標準上提高不低于30%;飲水安全工程免入戶材料費和安裝費;劃撥宅基地、征地拆遷補償、分配集體資產和福利時增加一人份額優惠”。
3.“女孩考生在參加全國普通高考報考省內院校時給予加10分的照顧,參加全省中考時給予加10分的照顧”。
(一)能繁母豬保險如何補助:每頭60元,財政補貼48元,農戶自籌12元。能繁母豬確認死亡后,報中國人民財產股份有限公司紫云自治縣支公司進行賠付,每頭能繁母豬死亡補助標準為1000元。
(二)對動物強制免疫是否收費:強制免疫疫苗經費全部由各級財政承擔,疫苗由省級獸醫部門負責負責采購,各級獸醫部門負責發放,養殖場戶不需花一分錢。免疫后做好免疫登記檔案,并對豬、牛、羊佩戴耳標,不收取任何費用。
(三)免疫反映死亡補助(豬、牛):免疫反映死亡補助費由各級財政承擔,大牲畜在發生免疫反映導致死亡的,由畜牧獸醫部門人員到現場查看、確認,按市場評估價的80%補償農戶。
(一)民生為本。解決農村群眾飲水不安全問題,做好防汛抗旱減災工作。大力宣傳水利政策和工作動態,面向群眾公開管護責任主體、服務內容、聯系電話等,接受群眾監督。
(二)優質服務。完善“服務承諾”“ 實行崗位責任制”“首問責任制”等相關制度,無償向當事人提供咨詢服務,對群眾來電、來訪、來信等咨詢投訴,責任科室1-3天內予以明確回復,并及時跟進落實具體措施。
(三)有報必查。凡舉報的水事違章違法案件,接報后2個工作日內必須到現場進行調查,并在查處結束后5個工作日內將查處結果告知舉報人,遇特殊情況在15個工作日內向舉報人說明情況。
(四)依法行政。對本部門審批事項通過逐項清理審核壓縮,保留辦理取水許可證、水土保持方案許可證等29項行政審批事項,在政府網站公布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間和審批時限,確保審批環節簡潔高效。
(五)政務公開。公開行政性涉水項目收費依據、收費項目、收費標準;公開廉政規定和監督、服務電話0851—35233513,嚴格執行國家和省核定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堅決制止超范圍、超標準收費和搭車收費,減輕企業和群眾負擔。
(六)建立水利局崗位服務窗口,在縣政務服務中心設有專門服務窗口,辦理行政審批事項及相關咨詢工作。
一、學前教育階段學生資助項目
1.貧困幼兒資助:資助家庭經濟困難且在公辦學前教育機構和經教育部門批準取得辦學許可證的農村民辦普惠性學前教育機構在園幼兒,標準為每生每年500-800元,建檔立卡在園幼兒。補助方式:發放到幼兒戶主“一卡通”。
2.學前營養餐:農村幼兒園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在園時間200天計算,每生每年補助600元;用于補助幼兒在園就餐,不發放現金。(我縣于2016年11月21日實施,縣城幼兒園除外)
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資助項目
1.“兩免一助”: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給予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標準是小學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申請表村委或鄉鎮蓋章交就讀學校申報,補助方式:食堂晚餐就餐,剩余部分發放到學生手中,非寄宿的分學期發放現金或通過銀行發放導致戶主“一卡通”。注:2019年秋季學期起:建檔立卡學生寄宿就享受足額資助金;小學1000元/生/年,初中1250元/生/年;不寄宿的享受一半,小學500元/生/年,初中625元/生/年;內在外就讀建檔立卡學生按非寄宿標準補助。
2.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營養午餐),標準是每生每天4元,每年按200天計算,每生每年800元。補助方式:學生在就讀學校食堂就餐。
三、普通高中學生資助項目--“兩助三免(補)”
1.扶貧專項助學金,標準為1000元/生·年(補助方式:分學期通過學生資助卡發到學生手中);
2.國家助學金
國家助學金金分三檔:第一檔750元/生/學期,第二檔1000元/生/學期,第三檔1250元/生/學期.優先覆蓋建檔立卡、殘疾、低保、特困救助學生。
3.免學費,學生開學直接通過“綠色通道”報名,免除學費。
4.免(補助)教科書費,標準為400元/生·年(補助方式:學校直接減免,差額多退少補)。
5.免(補助)住宿費,標準為500元/生·年(補助方式:學校直接減免,差額多退少補)。
四.中職學校(合計1900元/生·年)
①扶貧專項助學金,標準為1000元/生·年(補助方式:通過學生資助卡發到學生手中,一、二年級享受,三年級不享受);
②免(補助)教科書費,標準為400元/生·年(補助方式:學校直接減免,差額多退少補,一、二年級享受,三年級不享受)。
③免(補助)住宿費,標準為500元/生·年(補助方式:學校直接減免,差額多退少補,一、二年級享受,三年級不享受)。
3.普通高校(本科4830元/生·年,??苹蚋呗?500元/生·年)
①扶貧專項助學金,標準為1000元/生·年;
②免(補助)學費,標準為本科3830元/生·年,??苹蚋呗?500元/生·年。(補助方式:省內就讀學生由學校通過資助卡發到學生手中;省外就讀學生由戶籍地教育局通過涉農一卡通(或一折通)發放到學生手中)。
五、申報程序
省內學校就讀的,向就讀學校申請,省外學校就讀的,向戶籍所在縣教育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申請(就讀技工學校的向戶籍所在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
資助方式:扶貧專項助學金1000元,按學期,通過銀行撥入學生銀行卡賬戶上;免(補)住宿費、免(補)教科書費,學校以學期為單位、以多退少補為原則執行免(補)。
應備資料:1.《貴州省教育精準扶貧資助申請表》一份(需如實填寫,粘貼本人照片,加蓋就讀學校公章)。2.出示申請學生本人身份證原件審核,提交復印件一份。3.本人學生證復印件。4、學生本人貴州省內農商銀行卡復印件。
一、申報對象和條件以戶為單位,由戶主提出申請,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一)戶主為當地戶籍(原農業戶口),且是房屋產權所有人;(二)住房在城鎮規劃區外;(三)人均收入低于當地平均水平的農村困難家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申報農危改補助(一)擁有安全住房的。(二)無房戶。(三)同一戶籍內,其他家庭人員已享受過農村危房改造政策的。(四)已列入或已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的。(五)已享受過農村危房改造補助的。(六)已經遺棄的危房。二、申報程序危房戶提出申請→村民委員會調查核實、公示無異議后報鄉(鎮)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審查核實,公示無異議后上報縣(市、區)人民政府→縣(市、區)人民政府審核公示。公示期滿無異議,批準成為農村危房改造對象。三、危房等級評定標準農村危房的危險狀態劃分為一、二、三級一級:整體危險→需要拆除重新建設。二級:局部危險→僅對局部構件進行更換、維修,即可恢復正常使用功能。三級:有危險點→更換個別構件或經微維修后,即可正常使用。
四、補助標準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危房戶(以下簡稱4類重點對象)一級危房補助3.5萬元/戶,二級危房補助1.5萬元/戶,三級危房補助1萬元/戶;未列入4類重點對象的其他農村危房改造戶按屬地管理原則,由市、縣兩級結合整體改造農村人居環境“10+N“行動計劃、“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等工作統籌組織實施。
五、改造方式(一)危房改造優先選擇加固方式,二、三級危房必須采取維修加固方式實施改造。(二)新建住房面積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相關要求執行,有條件的可為將來發展預留空間和接口。(三)新建住房的農戶,必須自行拆除原危房。六、質量安全監督為保證危房改造質量安全,屬地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人員必須做到4個“到現場”,即房屋選址到現場、基礎放線到現場,砌筑制梁到現場,竣工驗收到現場。七、資金撥付方式補助資金在驗收后10日內通過“一折通”直接發放到危改戶。任何單位或個人均不得以任何理由克扣補助款或收取任何費用。
舉報電話:0851-35235639
保障性住房是專門針對中低收入家庭建設的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特殊住房,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房或限價商品房。(從2015年5月1日起我縣正式運行“公廉并軌”即“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軌運行,以前未分配廉租住房房源統一納入公租房統籌管理”)
(一)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方式
通過發放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租賃補貼和實物配租配售兩種方式實施保障。
(二)公共租賃住房申請條件
主申請人需年滿18周歲(大于65歲含本數的申請人不能單獨申請)在主城區內有穩定工作和收入來源,具有租金支付能力,符合政府規定收入限制的無住房人員、家庭人均住房面積低于15平方米的住房困難家庭、大中專院校級職校畢業后就業和進城務工及外地來主城區工作的無住房人員,但直系親屬在主城區具有住房資助能力的除外。
(三)公共租賃住房申請對象
申請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應當由申請家庭的戶主作為申請人;戶主無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須推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家庭成員作為申請人。
咨詢監督電話:0851-35235639